關于車輪餅的歷史,有一段有趣的傳說:清乾隆年間,洋河古鎮(zhèn)有一家小酒店。店主叫張善巧,大家公稱他"巧師傅";他的老伴,被人稱為"巧大媽";閨女被人稱為"巧姑娘"。 巧師傅一家手藝高超,生意興隆。地方鄉(xiāng)親送他一面"三巧酒店"招牌和一副對聯。上聯是:善做淮北面點,下聯是:巧作江南佳肴
乾隆皇帝下江南,路經桃源(今泗陽)縣境。聽說洋河古鎮(zhèn)風景秀麗,又有美酒佳肴。遂和大學士紀曉嵐喬裝成商人,乘坐馬車來到洋河。他們到了街頭,一眼就見到了三巧酒店門上那副對聯。乾隆帝頗為不悅:"哼!鄉(xiāng)村小店有多大能耐,竟敢夸此海口?就是寡人御膳廚,也不敢出此大言呀,真是狂妄之極!乾隆帝發(fā)話道:"看你酒店不大,可是門口貼的那副對聯口氣不小!"巧師傅滿臉堆笑:"嘻嘻,門口對聯是鄉(xiāng)親送的,您老不必介意!乾隆皇帝冷笑幾聲;"嘿嘿!今天不吃飯,照我的車輪形狀做成餅;金黃酥甜咯吱響,好看好吃又好聽……"紀曉嵐接過話頭:"店家聽了,你們既稱為三巧,要運用巧手,精心制作,如能做好此餅,我家老爺重重有賞!"乾隆帝又接著補充道:"如做不好此餅,我就要砸你招牌,撕你對聯!"店家馬上分工:巧大媽負責辦餡心,巧師傅負責和面 ,巧姑娘負責搟面皮。不多會工夫,好看、好吃又好聽的車輪餅,就在洋河鎮(zhèn)誕生了。 乾隆帝板著臉,拿起筷子,夾著車輪餅左觀右看,真是金黃溜圓,花紋絢麗,非常好看,找不出一點破綻。他輕輕咬了一口,只覺得甜酥松脆,滿嘴流香,非常好吃,找不到絲毫缺陷;他又細細咀嚼,聽聽格吱格吱響,聲音清脆,非常好聽,找不出半點漏洞…… 直到此時,乾隆帝才轉怒為喜,從心里佩服三巧酒店"人巧心巧手巧,名不虛傳"。他觸景生情,詩興大發(fā)。忙叫巧姑娘取來文房四寶,揮動御筆,龍飛風舞地題詩一道: 洋河有餅若車輪,香脆酥甜妙化神.莫道京華糕點好,品來不及此奇珍。
一經御筆品題,頓時聲價百倍。從此,"好看好吃又好聽"的洋河車輪餅,代代相傳,遠近聞名了。后來經傳人帶到臺灣卻在臺灣被發(fā)揚光大。目前,汀州車輪餅已經成為臺灣最負盛名的小吃之一,無論什么時間,店前總會有人排隊要買。 汀州街車輪餅的店面其實很小,也就是十來平米,有三個圓形大烤爐,每個烤爐約有二三十個餅模,陣仗還不錯。工作人員共兩人,只有傳統的奶油與紅豆兩種口味。而車輪餅的外觀很不起眼,不夠細致,但餅的確比一般的大,拿在手里感覺挺實在,一口咬下去,內餡也十分飽滿。如果你對這道美食有興趣,如今上海的恒豐路有他們的分店,切記,這東西最好趁熱吃! |